搜索
你想找的

爱游戏ayx:奋进的春天 南通崇川:“活态非遗”助推文旅融合民间传统文化焕发新时代光彩
爱游戏ayx:奋进的春天 南通崇川:“活态非遗”助推文旅融合民间传统文化焕发新时代光彩

产品中心

- -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 印花布

奋进的春天 南通崇川:“活态非遗”助推文旅融合民间传统文化焕发新时代光彩

发布时间:2024-02-05 13:03:18来源:爱游戏ayx
类别:

详细信息

  非遗与旅游的深层次地融合,在增强游客消费体验的同时,也为非遗的“活态传承”开辟了新路径。近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对外发布《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层次地融合发展的通知》,要求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在这一点上,南通崇川既是“先行者”也是“开拓者”。

  近年来,崇川区坚持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培育打造,以“景城一体”为引领,注重创新增长、推广、体验等多元要素,激活双向供给,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迅速增加。尤其是以“非遗+”为特色的文旅融合产业已成为助推崇川经济稳步的增长的“一匹黑马”。去年,崇川区成为首批江苏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和第二批江苏省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单位,唐闸古镇被认定为第三批江苏省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三个省级品牌的取得也充足表现了崇川文旅正朝着高质量融合发展的趋势不断迈进。

  一条运河,两岸皆景。走进以“汤家巷”为核心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新修缮或开发的唐闸印象、司园博苑、活字印刷体验馆、水色染坊、柞榛家具博物馆、留韵金丝楠木馆等景点,每一处都别具一格,给人带来不同的街区新体验。

  自2015年以来,南通按照“一核、一带、四区”总体布局规划,先后恢复建成了汤家巷、新民巷、复兴巷、渡口巷以及大达公电碾米机公司旧址等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修缮总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累计投入建设经费近5亿元。围绕旅游六要素加大工业遗产利用步伐,汤家巷文化街区建成了“唐闸印象馆”“水色染坊”“尚书院”“清弦小筑”等文化体验园。通过这一举措,吸引了多家非遗传承项目开展文化交流、参观调研活动百余场,极大的提升了街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唐闸古镇系列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是以《大生运河图》为蓝本,将民族非遗品牌进行集中荟萃展示、体验和推广。2021年,唐闸古镇汤家巷文化街区作为南通市唯一代表入选江苏省无限定空间非遗景区试点目录,无不彰显了崇川在促进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高质量推进非遗保护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方面取得的建树。

  崇川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杜晓春表示:“未来,唐闸古镇的汤家巷等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将逐渐完备和提升,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及力量,以崇川非遗项目为基础、南通江海文化为背景,引进来自全省乃至全国的非遗项目落户街区,常态化开发非遗文创,打造非遗网红店,创建文旅品牌,让非遗旅游有学、有看、有吃、有玩,让非遗在适应新时代的同时得到保护。”

  唐闸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一百多年前,张謇先生在唐闸古镇兴实业、办教育,开启了建设“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实践。现如今,随着唐闸古镇北市景区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备,如何丰富景区文化内涵,构建文化核心竞争力,打造景区品牌?崇川决定用“非遗”项目来挑起这个大梁。

  于是,以零租金引入的糖画、板鹞风筝、沈绣等10余项非遗项目纷纷成为了古镇全新的“对外窗口”。2022年4月正式对外开放的活态非遗展示馆也采用展览展示和特色非遗项目入驻经营相结合的方式成为了文旅融合的新载体。景区变身为国风网红旅游打卡地的同时也成为了非遗项目吸收人才,不断存续的“新土壤”。据南通沈绣第四代传承人冯丽介绍,在搬入北市景区工作室后,络绎不绝的非遗爱好者前来“拜师学艺”,她最小的学生是一名中学生。

  目前,活态非遗展示馆内已有国家级非遗项目“梅庵派古琴艺术”、省级非遗项目“南通缂丝织造技艺”、市级非遗项目“南通彩锦绣”、区级非遗项目“蒙山派长嘴壶铜壶茶艺”“太极拳”等五个非遗项目入驻。节假日期间,非遗传承人们现场演示技法,对于在现场参与体验活动的游客而言,亲历非遗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感觉到独特魅力。南通缂丝制作技艺市级传承人王晓星说,相比停留在纸面上的文字,游客们的亲身体验和操作也能更好地传播和传承非遗文化。

  非遗进景区,不仅扩大了非遗的知名度,也提升了景区人气。据了解,现在唐闸古镇一年可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正因为在非遗与旅游融合方面的先行先试,唐闸古镇也成为南通唯一一家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省级示范项目。

  南通市崇川文化旅游发展公司旅游科副科长刘春宏表示:“虽然‘非遗+旅游’让景区留住了游客,但是要树立品牌标杆,打造具有文化内涵的特色景区,景区不仅要提质增效,还要满足群众需求,打破文化与群众的一墙之隔。我们将乘势而上,探索出‘非遗+N’文旅融合新路径,以非遗为核心,不偏离保护民间传统文化的初心,延伸出更多文创旅游服务产品。”

  “蓝印花布,那抹沉静深邃的青底白花,染出了古典的东方之美。附着朴素的温情,点缀着老百姓的平凡生活。”近日,在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副馆长倪沈键向参观的游客娓娓道来蓝印花布的前世今生。

  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元新于1996年创建,是我国第一家集收藏、展示、研究、传承、生产性保护为一体的蓝印花布专业博物馆。2006年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保护研究基地,2014年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近年来,随国家对非遗文化的重视,大众对蓝印花布的认可度逐渐提高,蓝印花布博物馆也迎来送往了来自五湖四海、不同年龄层次的宾客。当你走进蓝印花布博物馆,随手拿起一面扇子,蓝染技艺与朴素的扇面相辅相成,轻展细看,点,断断续续连成线;线,丝丝缕缕结成花。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传统古朴的风格,令人爱不释手。

  自蓝印花布博物馆成立以来,吴元新走遍全国,在民间收集抢救了明清以来的蓝印花布实物遗存6万多件,包含十万多个纹样,保护住了民族文化的碎片。每每望着得来不易的实物遗存,吴元新都要说:“每一块蓝印花布背后连接着一段情缘,一个家庭的故事。蓝印花布是一代又一代人生动、美好的回忆,寄托的就是一份乡愁,记住的不止是一段文化。”

  如今,作为非遗文化的蓝印花布已获得慢慢的变多的国人乃至国际友人的推崇,历久弥新的“南通蓝”也将乘着非遗文化传承发展的东风,迎接属于它的美好明天。

  截至目前,崇川区已形成国家、省、市、县(市、区)四级非遗名录体系,非遗项目类型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地域性,崇川区现有国家非遗项目3个,省级项目6个,市级项目16个,区级项目29个。省级非遗传承人5名,市级传承人15名,市级传承基地13处。崇川“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也将通过“非遗+旅游”融合发展,以文化人,带入到一个与城镇化和谐同行的崭新阶段。